(学科代码:0301)
一、培养目标
本学科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行业特色,培养德法兼修、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应用型、复合型法治人才。具体要求如下:
1.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理想和信念,身心健康,积极进取,勇于创新;
2.掌握扎实的法学基础理论和必要的实践技能,熟悉相关学科知识;
3.具有独立获取知识、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,具有探索学科前沿知识及解决复杂实践问题的能力;
4.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,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并能用于专业研究和学术交流。
二、研究方向
1.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
2.经济法学
3.民商法学
4.法学理论
三、学制及学习年限
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,学习年限为2.5~3年。课程学习应在第1学年内完成,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。
四、培养方式
1.对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,采取导师个人指导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,积极创造条件使研究生充分参与科研活动,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,恪守学术规范。
2.研究生入学1个月内,导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,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,制定出研究生的培养计划,并提交导师组审查。经主管院长批准后,报研究生院备案。
3.课程教学采取课堂授课与课外研讨相结合的方式,通过举办主题讲座、读书小组、学术沙龙等途径,拓宽学术视野,习得研究方法。
4.实践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务能力的培养,在论文答辩前应完成专业实习,并按学校要求提交相应的实习表格,考核通过后方可进行论文答辩。
五、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
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,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6学分,科研训练1学分,创新创业1学分。
本科为非法学专业的研究生必须补修法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,其中至少2门课程应成绩合格。补修课不计学分。课程体系设置以科研方法传授和创新思维培养为导向。
六、发表学术论文要求
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。具体要求按照学校、学院的相关规定执行。
七、学位论文
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,通过学位论文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、综合能力,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树立实事求是和严谨治学的作风。
1.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立法、执法、司法的实际状况,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研究难度,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。
2.论文撰写计划应安排合理,收集的资料和数据应真实、全面、有效,研究方法应具科学性。
3.论文写作应符合学术规范、法学论文写作规范等,论文应观点明确、结构合理、分析严谨、论述严密,实事求是地得出研究结论。
在学位论文的选开题、中期检查、预答辩、论文评阅及答辩等环节,本学科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学位授予标准和学位论文的相关规定。为确保学位论文质量,防止学术不端现象,学位论文分别在预答辩和提交图书馆终稿前各进行一次重复率检测,重复率检测必须符合买球网站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标准的规定。
八、参与人员
刘 莉、周一平、李红梅、杨粉米、刘 颖、单 杰、张伟涛、 李淑娟